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自拍晒照 > 正文
    购物车
    0

    安仁县大源水库

    信息发布者:何宝珠
    2017-05-14 15:01:25   转载
    • 大源水库

            安仁县大源水库,是一处风景极佳的中型水库。由于两岸森林植被好,水质好,是安仁县城的重要饮用水源。行走在大源水库的湖面上,只见两岸青山倒立,碧绿的湖水宛如一块纯玉,镶嵌在安仁县排山乡大源村的山山岭岭间。为了保护这湖碧水,大源村放弃了发展工业的机会,全村没有一处工业。早几年兴起的牛羊养殖,现在因水库成了全县的饮用水源,村里都限制发展了。

    安仁大源水库的库容全部在安仁县大源村境内。村子呈环形包围着水库。全村3.5万亩山林自然成了水库最好的水源林、风景林。由于封山已经30多年,现在山上的植被保护得很好。野猪、水鹿、穿山甲的行走痕迹、粪便经常能够见到。经常可见野鸭群掠过湖面。[1] 


    1959年修建大源水库工程

      1959年8月至1960年3月,在中共安仁县委领导下,珠泉公社党委组织动员15000余民工在8个月时间内(历时225天)建成一座坝高43米、库容2750万立方、设计灌溉城关镇、排山乡军山乡龙市乡4地农田4.5万亩的中型水库,用辛勤、汗水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的凯歌。

    领导决策修建大源水库水利工程

    1958年,安仁县农村普遍开展兴修水利高潮。同年12月上旬,时任珠泉公社党委第一书记肖玉兰同志面对全社高位农田冬旱无水的状况,心急如焚。她带领公社党委领导成员检查冬耕各种工作时来到大源山冲,望着长流不息的大源山泉兴叹!山外农田干旱,山沟流水不断。党委们当即提出把大源山口堵住,引水灌田。随后公社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向县委呈送修建大源水库的报告。经县委农村工作部提交县委多次讨论后,1959年1月县委书记杜殿魁批准了珠泉公社的报告,同意修建大源水库,并派县委副书记曾春桃同志到珠泉公社指导水库修建的筹备工作。1959年7月正式成立安仁县大源水库工程总指挥部,县委副书记曾春桃兼总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长。在曾春桃同志的直接领导下,珠泉公社党委第一书记肖玉兰全面挂帅,党委分管农业书记刘海棠同志任大源水库工程指挥长,兼管水库移民工作;党委、社长黄勇同志和党委办主任刘克服同志负责物资后勤工作;党委分管组织书记刘振忠同志负责军山、城关大片;党委分管文卫书记刘世文同志负责排山、龙市大片;党委分管工交、财贸书记何坎禄同志负责清溪大片,进行宣传发动和民工组织工作,至1959年7月“双抢”前,全部筹备工作就绪。(同年10月,肖玉兰同志、黄勇同志先后荣调地区和县机关工作。此后,珠泉公社党委第一书记由县委委员周万玉同志担任,公社社长由刘克服同志担任)。
      为保证水库工程质量,县委派张岐湖同志(水电高级工程师)负责勘察设计,省水利厅长派水利专家张工程师来安进行技术指导,地区水利局为水库工地运输支援卡车一部。

    万余民工战斗在大源水库工地

    1959年“双抢”结束,珠泉公社党委按照大源水库总指挥部分三个阶段(即大坝基脚和渡槽基脚、大坝上升超过压力涵管和百里渠道土方、渡槽石墩、大坝上溢洪道和渠道渡槽完成)的施工部署,于同年8月1日组织三千民工,领导、群众自带行李、工具进驻大源水库工地,开展第一阶段的施工战斗。面对高山峻岭和峡谷,民工兵分三路:一路漫山遍野搭工棚,为后来民工安营扎寨作准备;一路大扫杂木荆棘,为大坝备好土、石方施工场地;一路为大坝基脚排水清污奠基。其时,千年沉睡的大源山冲沸腾起来了。由于千百年来的干旱使农民吃够了苦头,因此,民工们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夜以继日奋战在工地,从而保证了三0九勘察队支持风钻工人按时采石,民工按时运送土、石方。山沟里日日夜夜摆开了两条“龙门阵”:一条运送石方,一条运送土方。仅70天时间,大坝截水墙与土、石坝合一的基脚及施工导流涵管均已建成,三个渡槽的基脚已建好,为大坝和渠道全面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9年10月底,晚稻秋作已经收完。珠泉公社所管辖的31个生产大队组织精壮劳力15000人,以珠泉公社民兵团的称号,划分26个营78个连,其中9个营(约5000人)上水库工地,17个营(约10000)人上百里渠道(实为92华里)工地,实行组织军事化、生活集体化、施工战斗化。当时战斗口号是:书记挂帅,万人上阵,晴天一日当两天,毛毛细雨是好天;顶风霜,斗雨雪,奋战八个月,建成水库闹春耕。自此,水库大坝、百里渠道工地日夜实行两班制:白班从早上5点到下午2点;晚班从下午3点到晚上12点,每班工作9小时。送饭到工地,医疗到工地,住宿在工地。三天一小检,五天一大检,十天一评比。比出勤率、比进度、比质量;领导与领导比,营连与营连比,工程与工程比,评先进,插红旗。
      这一年冬天天气反常,大源山冲气候多变,时而细雨霏霏,时而倾盆大雨,时而雪花飘飞,冰封大地。民工大部分时间是在雨雪冰冻气候环境中施工。战斗在百里渠道的万名民工,按照工程技术指标(渠道宽6米,底宽2.5米,水平深度3米),将完成渠道穿过67个山腰峡谷和32个田垅的工程任务。
      1960年春节,领导、民工一律在工地过春节。春节这一天,民工实行白天一班制,晚上休息。曾春桃同志和公社党委成员到营连带头抢运土石方。县委慰问团给水库工地送来了鸡、蛋、鱼、肉和香烟,各工棚四菜一汤。民工们在工地过了一个朴素的革命化春节。
      1960年2月1日(春节后的正月初五日),南坪、禾市、安平等公社增援的300个精兵(劳力)开到工地。是日雨雪纷飞,指挥部党委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开展大会战,集中力量突击大坝和压力涵管工程。2月2日凌晨,工地灯火通明,人山人海。县委副书记曾春桃、珠泉公社党委领导一齐上大坝分头督战,顿时,工地上喊起了口号:“同志们,加油干!看谁一担土挑起一个山峰”。清溪营的民工在比武大会战中,都是把两担垒起来作一担挑。渡口营民工单黑猛见清溪民工挑双担,他便用大谷箩筐挑土,你追我赶,你赶我超。到2月20日大坝终于按预定计划完成了任务。3月15日,水库主体工程宣告结束。除留下1500民工坚守大坝,完成溢洪道和渠道渡槽,山洞隧道的配套扫尾工程外,其余的民工在3月16日全部撤离了工地,返乡投入春耕生产。

    领导作表率群众劲更高

    在大源水库工地上的日日夜夜,安仁县委副书记曾春桃既是工程总指挥长,又是施工的劳动者。他手持柴刀,肩背铁锄,以普通民工身份出现在工地。时而督战在山上,时而督战在大坝,时而督战在百里渠道渡槽。不论热气闷人,汗水沾衣,蚊虫叮人,他都坚持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既废寝忘食带头攻难关,又深入群众关心民工生活。他经常教育干部群众:昔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我们为了战胜干旱,造福子孙,在家门口为自己修水库,苦干八个月,流几百身汗又算得了什么?晚上他常常检查工棚,为睡觉的民工盖被子;早起检查食堂,强调一日三餐要保证人人吃饱。他自己有病坚持不下工地,感冒药随身带,别人有病他关怀备至。1960年1月中旬,土坝营第三中队长刘应时患重感冒发高烧,他急忙叫人把他送到安仁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他对干部坚持思想教育,先批评从严,后促膝谈心。战斗在大源水库工地的万余民工,同心协力,工程进展有惊人的速度,都与曾春桃同志平易近人的艰苦作风是分不开的。民工们都称赞他是严己宽人、作风硬朗、工作扎实、关心群众生活的好领导,再苦也愿意跟着他干。

    1960年7月1日,安仁县委和省、地水利部门的领导来到大源水库剪彩开闸送水。从此大源水库建成,消除了珠泉公社管辖的城关镇、排山乡军山乡龙市乡4地的旱灾隐患,使农业获得连年丰收。让这座1002年建城,至今已有1014年历史的县城,地位更加巩固。

    备忘录:1959年8月至1960年3月在大源水库工程施工期间工伤死亡4人。1961年10月,大源水库导流涵洞闸门启闭机失灵,省水利厅潜水员丁杰群和衡阳湘江大桥潜水处潜水员章连生下水堵漏,均被深水压力吸入涵洞而牺牲。为修建大源水库牺牲的同志表达沉痛的哀悼。[2]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