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中国邮政-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信息发布者:何宝珠
    2017-02-18 11:20:32    来源:百度百科   转载
    中国邮政全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是一个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管理国有独资公司,负责中国内地邮政业务。现“政企分开”并接受国家邮政局的业务监管。[1] 1995年10月4日,原邮电部邮政总局正式注册为法人资格,即“中国邮电邮政总局”,简称“中国邮政”。2007年1月29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与国家邮政局挂牌成立,中国邮政政企分开。统称“中国邮政”。2009年,中国邮政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大的邮政网络,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国家邮政局同国家民航总局改由交通运输部领导,国家邮政局成为副部级的邮政行业监管机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则暂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义务,中国邮政集团作为全国各地经营性邮政局(所)的中央机构,也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800亿元人民币,成为国有独资的副部级重点中央企业。至此,中国邮政政企分开的大幕拉开,但邮政改革的大潮并未停止。

    2016年3月20日,中国邮政迎来开办120周年。[2]  为纪念中国邮政开办120周年,在2015年世界邮政日之际,由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办的“我与邮政”全国征文大赛正式启动,面向全国征集优秀原创作品。2016年8月,中国邮政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1。

    主营业务


    主营业务:国内和国际邮件寄递业务;报刊、图书等出版物发行业务;邮票发行业务;邮政汇兑业务;机要通信业务;邮政金融业务;邮政速递业务;邮政物流业务;电子商务业务;各类邮政代理业务;国家规定开办的其他业务。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企业。

    覆盖广阔


    实物网是中国邮政传递各类邮件、货物的营业窗口、分拣处理设备、运输网路、投递段道等支撑力量的总称。全国邮政营业局所已达57136处,其中设在农村的局所有41196处,提供邮政全项功能服务的局所有34044处。全国邮政信筒信箱已达225846个,邮政报刊图书销售点达49053处,集邮品销售点达20224处。全国邮政已有信报箱处,邮政妥投点达2929万个。2001年,中国邮政对干线快速网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开通了10条自主航空邮路,1/3以上的空运邮件实现自主运输,初步形成了邮政集散式的航空快速网;以铁路提速为契机,加挂干线快速邮运列车,进一步优化铁路邮路;开通干线夜间汽车邮路117条,使汽车运输网路调度组织得更加合理。2002年,中国邮政各大平面新枢纽相继投产。全国邮政已拥有邮件处理(物流配送)中心201个、现代化的大平面新枢纽17个、信函分拣机114套、信函分类理信机114套、商业信函制作系统542套、印刷品及包裹分拣机158套、报刊分发流水线58套。电子化、机械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的普及,大大提高了邮件的处理效率。截至2002年8月份,中国邮政邮路总长度已达310.3万公里,共有邮路21369条(其中包括航空邮路1047条、铁路邮路177条、汽车邮路13293条以及数目可观的步班、马班等邮路),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达349.3万公里,城市投递段道达41035条。已拥有专用邮运船只15艘、火车邮车481辆、邮政汽车46161辆(其中包括大吨位邮件运输车2163辆、邮政储蓄专用车4703辆、速递专用车5449辆、投递专用车4483辆以及大量其他不同类型的邮政用车)。

    安全便捷

    编辑
    中国邮政中国邮政信息网是邮政赖以传递各类民用、商用、政府信息的网络,主要包括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和邮政金融计算机网。中国邮政综合计算机网,是中国邮政实现信息化的基础。邮政综合网实现了邮政生产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是邮政生产的中枢神经。邮政综合网按地域范围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省际网,包括1个全国中心、7个大区中心(北京、沈阳、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和西安)和24个省(区、市)中心,共32个节点,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会级城市。第二级是省(区、市)内网,由省会级城市与各地连接组成。省(区、市)内网采用以省会级城市为中心的星形结构,省际网和省(区、市)内网共有236个。第三级是邮区网,以各地市为中心连接所有的电子化支局(所)。邮政电子化支局(所)有15000多个。邮政综合网下面还包括许多应用子系统,如报刊发行系统、集邮系统、速递跟踪查询系统、邮区中心局作业系统、邮运指挥调度系统、国际业务系统、机要业务系统等。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建成,为发展电子邮政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列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的中国邮政183电子邮政网站已经运行,能初步提供网上购物、网上汇款、网上集邮、网上订阅报刊以及网上查询邮政编码、邮政资费、EMS信息、邮票信息、报刊目录等服务;11185邮政客户服务中心已在全国大部分中等以上城市开通,向社会提供语音服务。183电子邮政网站、11185邮政客户服务中心以及邮政金融网服务终端,已经成为中国邮政对外营业的崭新窗口。中国邮政安全认证中心(CPCA)可为网上信息传递提供安全保护,支付网关实现了网上交易的在线支付。183电子邮政网站和11185客户服务中心已经成为中国邮政拓展物流和其他业务的得力助手。邮政金融计算机网即绿卡网是中国邮政在国内最早建设的金融信息网络之一,联网网点的服务范围已经遍及全国。绿卡系统的二期工程主体建设已完成,全部城市中心已经切换到新的全国中心联网运行,邮政储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联网,97%以上的县市实现了通存通取。邮政电子汇兑系统已完成第二阶段工程,覆盖了全国所有县以上城市,全国联网网点由2000年年底的2万个增加到2.4万个,ATM达到4927台,邮政储蓄网点已达34540处,可异地存取的网点有23449处。

    三流合一


    邮政大网传统上就是三流合一的。三流是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包括邮政传统的各类邮件和新开发的商业包裹;资金流指通过邮政汇兑和绿卡系统而产生的资金流动;信息流是指通过邮政大网传输的私人、商用、政府信息。邮政是惟一同时拥有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企业。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01年全年邮政业务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邮政函件总数累计完成86.9亿件,邮递类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0.1%,全年邮递类业务量累计增长3.0%。邮政商业信函全年完成10.9亿件,比上年增长62.9%;国际及港澳台函件完成5982万件;包件累计完成9931.2万件,比上年增长3.4%。特快专递业务量全年完成1.265亿件,比上年增长14.7%。全年订销报纸累计份数为176.1亿份,订销杂志累计份数达11.5亿份。邮递类业务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陆续开办了快递包裹、混合信函、国际经济快递等新型业务,为邮递类业务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邮政储蓄业务在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支撑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储蓄余额大幅度增加。全年邮政储蓄期末余额达到5912.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1%;邮政储蓄异地存取款交易笔数达到5227.3万笔,比上年增长58.0%;邮政储蓄市场占有率为8.0%,比上年提高0.9%。全年汇票完成2.1亿张,比上年下降4.8%。邮政金融类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6.9%。2001年7月1日,邮政电子汇兑系统正式开通,汇兑速度大大提高,为社会大众提供了崭新的服务手段。2001年年底,“24小时到达”的邮政电子汇兑服务范围扩大到了全国县级城市和发达地区乡镇的5000多个邮政网点,服务范围几乎遍及全国。2001年,全国邮政函件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0.1亿元,包件收入完成28.3亿元,报刊收入完成54.3亿元,特快专递收入完成49.9亿元,邮政储蓄完成148.2亿元,汇票收入完成17.7亿元。

    普遍服务


    介绍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我们”——普遍服务。中国邮政始终把普遍服务作为邮政工作的重要目标,作为检验邮政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作为实现“人民邮政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方式。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存在着服务范围广、实施难度大、服务成本高的情况,但全国50万邮政职工却通过艰苦的努力,为社会提供着良好的邮政服务,有效地保障了公民通信权利的实现,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也得到了世界各国同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财政部曾委托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中心和中国统计师事务所对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情况进行调查。这两家独立的专业市场调查机构采取国际调查统计行业通用的抽样方法和调查方式,遵循行业规范和标准,根据对中国一些地区2001年邮政服务情况的抽样调查,最后向财政部呈交了一份《中国邮政“普遍服务”亏损现状调查报告》。《报告》称:中国邮政每年承担的普遍服务亏损达41.7亿元(不包括机要通信业务)。其中,以农村为主的普遍服务网点亏损达27.67亿元,政策性业务亏损达14.03亿元。在以农村为主的普遍服务网点亏损中,城市边远地区的网点亏损达1.93亿元,农村地区的网点亏损达25.74亿元;在政策性业务亏损中,义务兵函件亏损5.45亿元,盲人读物亏损0.09亿元,党报党刊亏损3.64亿元,印刷品亏损4.85亿元。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邮政每年为承担普遍服务义务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特点

    服务种类齐全,不仅包括函件、包件等基本业务,还承担着军邮、边防通信、盲人邮件和党报党刊的发行等诸多政策性业务。这些严肃的政治任务,既是中国邮政服务的特色所在,也使中国邮政普遍服务任务更加繁重,成本更加高昂。服务资费低廉,在全国范围内,以均一低廉的资费,向所有用户提供信件寄递服务,是邮政普遍服务的显著特征。这种国家严格控制资费的政策,使所有用户不论贫富,不论居住何地都能平等地享受邮政服务。服务网点普及截至2001年年底,中国共有77315个邮政服务网点(含自办、委代办),其中设在农村的网点就有59935个。此外,为了方便用户,还在街道建立了近130万个信筒。不计成本的服务,造成政策性亏损。这些局所经济上虽然存在亏损,但对促进农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巩固国家政权、保卫边疆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投递网络细密,截至2001年年底,中国邮政共有投递员12万余人、大小递送汽车3.7万辆、摩托车近万辆,递送邮路单程307万公里,年递送报纸、杂志、信函、汇票、包件等邮件近300亿件(份)。强大的投递网络和投递队伍为邮政普遍服务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条件,使中国邮政服务能够深入千家万户,能够递送到边疆哨所和海岛。在中国土地上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邮政服务,包括珠穆朗玛峰海拔5000米的登山大本营,同样设有珠峰邮政局,在可可西里,在南沙群岛,同样也有邮政局所的存在。

    服务种类


    广大邮政用户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化、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的业务种类已难以满足广大用户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办好邮递、集邮、金融三大类数十种传统业务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一些传统业务的服务水准,开发出许多新的邮政业务和服务,并逐步形成了以核心业务为主导、以多元化的业务为补充的业务结构。邮政业务除了传统的信函、邮政汇兑、包裹、报刊发行、特快专递、集邮、邮政储蓄等业务外,又衍生出许多新的服务门类。如新增了商业信函、《中邮专送广告》、邮资广告明信片、企业拜年卡、账单以及音像制品与图书发行等业务,加强了报刊零售业务发展力度;新开办了电子汇兑业务;新增了代办业务,主要包括代理保险、国债,代售彩票、IC卡、手机寻呼机及代放号,代发工资、养老金,代缴税金,代收电信资费、公用事业费(煤气、水、电费)、INTERNET通讯费、有线电视费、物业费、卫生费等数十种业务。另外,中国邮政还新开办了电子邮政(E-POST)业务和物流配送业务。电子邮政主要包括网上邮市、网上商城、电话购物、网上邮局、电子汇兑、电子认证、电子邮票、电子商函、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物流配送业务是中国邮政下一步将重点发展的新业务之一。

    服务质量


    从2000年9月1日起,中国邮政先后几次实行邮件提速不提价,恢复了中断十多年的夜班邮件处理作业,做到“把白天留给用户,把夜间留给自己”,并加大投入,新组建了快速邮运网,实现了国内信函、包裹、印刷品等邮件的全面提速。提速后省会城市之间的函件时限平均缩短1~2天,包裹、印刷品时限平均缩短2~4天。以前接收邮寄来的包裹您得亲自到邮局去领,费时费力。邮政已把您“人在家中坐,邮包送进门”的“幻想”变成了现实。自2000年7月1日起,中国邮政在全国推行省会城市城区普通包裹免费直投到户;2000年10月1日起,又实行县以上城市城区包裹免费投递到户。邮件传递速度的加快和包裹免费投递到户,使用户能够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邮政服务。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