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好看风景 > 正文
    购物车
    0

    千年义海寺(2)

    信息发布者:何宝珠
    2017-02-16 21:17:35    来源:新浪微博   转载

        义海寺位于安仁县关王镇赵源村,罗霄山脉中段五洋山系太湖仙北麓山腰,是安仁县境内佛教历史最长、安歇得道高僧最多、景色最为秀美壮观的佛教圣地。

        义海寺的后面,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火”字型山峰,更远更高处,又有一“火” 字型山峰。说起这两个“火”字型山峰,还有一段来历:相传炎帝神农常在大湖仙一带种药、采药,其时,义海寺后只有一座“火”字型山,炎帝误食断肠草仙逝后,又忽然叠上一座更高的“火” 字型山峰,活脱脱天地间整个一个“炎”字,这是中华始祖把文明之源——“火”留给子民的见证!炎帝拯救百姓恩大如天、义深似海。为了纪念炎帝的大恩大义,当地民众就在大湖仙建了一座庙堂,并取名义海寺。据地质勘探记载,早在远古时期,义海寺所在的大湖仙一带还真是一片汪洋,其岩层中贝壳类化石随处可见。沧海桑田真不是神话。

        义海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文化丛林寺院,由著名的奇峰和尚兴建。可究竟发源于何时,现今湮没无考。但“炎”峰脚下的百十座高僧圆寂墓塔,见证了历史的斑斑变迁。从墓塔的演变历史看,有方有圆也有多边形,可能起于唐代以前。从禅与茶的关系来看,“禅茶一味”,“自古名寺出名茶”,民间流传“埔阳河的水,大湖仙的茶”,兴许大湖仙义海寺就是宋朝“冷泉石山”贡茶的产地之一。从现有史料看,早在唐宋时期,便有高僧在此念经参禅。康熙辛卯年,祖源和尚重修过斋堂;清朝乾隆年间,曾有禅房百余间,常住僧尼就达50余众。佛教界盛传,方圆五百里所有佛教寺庙皆源于此。《安仁县志》载:“先有义海寺,再有楚兴寺;先有楚兴寺,再有安仁县”。这些足以说明义海寺绵绵悠长的历史,以及厚重的佛教文化。

       太湖仙位于安仁关王镇与永兴县龙形市交界处,其主峰海拔 1275.7米,义海寺所在地海拔710米。寺前远眺,群峰连绵,逶迤婉转,翠绿茂密的森林如海洋渺茫无边,参差巍峨的峰峦如波涛汹涌澎湃。每当雾气升腾、云烟漂流、阳光染透,漫天云霞与巍峨的峰峦相映成趣,仿佛人间仙境、世外桃园。城楼般的山峰忽隐忽现,飘渺摇曳,忽如万马奔腾,忽如海市蜃楼,是天、是山、是云、是湖、更是海。大湖仙因为风光秀美,被誉为“小桂林”。当地有民谣赞曰:“大湖山是一蔸瓜,牵牵连连到长沙,脉到湘潭开朵花,落到长沙结个瓜”。

        自义海寺佛堂后门出来,拾级而上,就见一座座形制各异的墓塔伫立于衰草枯木当中,那是寺内高僧圆寂后的安葬之地。至今保存有义海寺的超越大和尚、妙杭老和尚、恒嵩老和尚和自皈老和尚四大得道高僧为首僧人殁后安葬的塔林10多处,各座墓塔依辈份的高低自上而下垒建,大小高矮不一, 有亭阁式,有密檐式,还有类似窣堵波式。大多墓碑字迹已模糊不清,从依稀可辨的靠下方的墓碑上,发现有明万历年间高僧墓塔,而比他葬得更高处还有好些。据说寺的前身还在不远的另一处,至今保存的高僧殁后墓千余座,墓塔林百余座,野山茶园近百亩,可见当时寺里僧人众多,场面宏大。

        义海寺的入口山道旁,两株古老的桂花树和罗汉松,如迎宾的“门童”并排而立。桂花树的枝叶横空覆盖路面又折而下垂,形成一天然拱门。罗汉松更是有趣,主杆上长出一圈结节,初看如虬龙盘缠,细看竟像是十八罗汉,或凝神静思,或仰天大笑。相传有佛缘的人,在月圆之夜能悟见众罗汉拜月的仙境。寺前还有年逾千岁的罗汉松,据称此树富有灵性,前来进香观光者皆要敬拜,祈佑健康长寿。寺庙前方,三座山峰巍然屹立,一字排开,形如半球,宛若“三碗斋饭”供在佛前。其后形态各异的群峰,似众信徒在朝圣。寺庙左边,一脉青山蜿蜒游出,状如青龙。还有一泓清泉自岩间涌出,如珠如帛,饮之,清凉甘甜沁人心脾。右边群山簇簇,若猛虎,若巨象,若奔鹿,默默护卫着圣灵。寺庙的“靠山”正是太湖山的龙头所在,高大、安稳、舒适。义海寺被广袤的原始次生林所环抱,寺庙与地形山水浑然一体,山水风光和寺庙文化相得益彰,实乃风水宝地,空灵圣地。

    义海寺历经沧桑,曾六次废兴,山洪、火灾、战乱、人祸,皆使寺庙遭劫。文革“破四旧”运动,义海寺毁于一旦。历朝历代均是民间修缮,那些善男信女大发善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倾力整修。如今,义海寺晨钟暮鼓,香火鼎盛,游客络绎不绝。虽庙堂不大,亦不豪华,却总能给人一种灵山朝圣的神圣。现寺中主持明缘法师,以其对佛的虔诚与众山对“炎”的守护融为一体,共同书写大“仁”大“义”。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